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气流阻塞可变、气道炎症以及对刺激的高反应性。当受到触发时,气道会肿胀,周围肌肉收缩,使空气进出肺部变得困难。长期的炎症和气道损伤会导致结构性变化,进而加重症状并导致肺功能下降。
与许多过敏性疾病类似,哮喘具有家族遗传倾向。虽然许多人的哮喘是由过敏引发的,但非过敏性哮喘也很常见。常见的哮喘触发因素包括运动、病毒感染、烟雾、温度和湿度变化、空气污染、强烈气味、情绪压力以及职业暴露。
症状
哮喘最常见的症状是喘息(呼吸时发出哨声般的声音)。此外,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呼吸急促
- 胸闷
- 慢性咳嗽
- 夜间因咳嗽或喘息而醒来
- 运动时容易疲劳或咳嗽
诊断
医生会先询问病史,然后可能会安排肺功能测试来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最常见的检测方法是肺功能测定(肺活量测定,Spirometry),通常在医生办公室进行,以监测哮喘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检查来评估肺功能及气道对刺激的反应性。
管理与治疗
尽管哮喘无法治愈,但通过避免诱因和规范用药,可以有效控制症状。
医生会根据症状频率、肺功能和发作史评估哮喘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定期复查有助于调整治疗,以在控制症状的同时减少副作用,这一策略称为“阶梯治疗”(渐增/渐减)。
哮喘药物
哮喘治疗药物主要分为两类:
-
急救药物(快速缓解药物)
-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 可迅速缓解哮喘症状,在哮喘发作时使用。
- 如果每周使用急救药物超过两次,应咨询医生。
-
控制药物(长期维持治疗)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减少气道炎症。
- 联合吸入剂(ICS +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LABA,有时还包括长效抗胆碱能药物 LAMA):既能抗炎,又能长效扩张气道。
- 口服药物(如孟鲁司特、茶碱、色甘酸钠等):可作为辅助治疗。
- 口服激素(如泼尼松):主要用于急性哮喘发作,不建议长期使用以避免副作用。
- 生物制剂(Biologics):适用于中重度持续性哮喘,当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时可考虑使用。这类制剂包括 Omalizumab (Xolair), Mepolizumab (Nucala), Benralizumab (Fasenra), Dupilumab (Dupixent), Tezepelumab (Tezspire)
自我护理与监测
- 避免已知的哮喘诱因,减少哮喘发作的风险。
- 使用峰值流量计(Peak Flow Meter)监测肺功能;如果峰值流量下降超过 20%,可能表示哮喘加重。
- 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以评估病情:
- ACT 评分低于 19 分表明哮喘控制不佳,应咨询医生。
- ACT 测试分为两个版本,适用于4-11 岁儿童和12 岁及以上人群。
有用链接 :
http://www.aaaai.org/conditions-and-treatments/asthma.aspx